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环保频道> 即时报正文

景宁:一方碧水成为强村富民的“源头活水”

发布时间: 2023-10-23 15:08:50 来源: 中国环境网 记者 王雯

  十一长假,浙江丽水景宁景南乡上标村的云上天池边,新修建的露营地几乎每日爆满,一“位”难求。游客们支起天幕、搭好帐篷,喝茶聊天,在碧波荡漾间享受难得的闲适。晴天水光潋滟,雨天静谧朦胧,优良的水生态环境不仅带来缤纷美景,更能为当地群众带来致富良方。周边的民宿、农家乐忙得不亦乐乎,村民也在热火朝天地售卖自家的农副产品。

  特色“水生态” 催生共富“水经济”,在畲乡景宁大地,盈盈碧水正映衬着父老乡亲的笑脸。作为瓯江、飞云江两大水系源头,景宁傍水而生,向水而兴。县域内的662条河道,宛如人体内的血液,在这片小山区里纵横交织,奔流不息。近年来,景宁围绕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系统治理和幸福河湖建设,在打造“水美畲乡”的同时,以探路先行的姿态,盘活“水动能”,激发“水优势”,描绘山区“共富”新画卷。

夯实水生态基础

  “割完稻谷,就可以‘尝新’啦!”金秋时节,走进景宁郑坑乡,漫山遍野层林尽染,全乡近3000亩的稻田里,村民们正忙着收割稻谷。“好水种出好稻米。”张坑下村村民李茂悟是村里的种植大户,这几年,他实实在在得到了“好生态”带来的“好钱景”。

  水生态红利,离不开水生态环境的全面提升。

  如今,景宁境内16个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Ⅰ类、Ⅱ类断面比例为100%。近年来,景宁高标准推进“五水共治”,累计投资约31亿元系统开展全域治水工作,打出“项目治水、转型治水、长效治水、全民治水”组合拳,打好打赢“清三河”大会战、剿灭劣Ⅴ类水、出境水水质提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等治水攻坚战,夯实畲乡大花园的生态本底。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景宁对辖内的每条河流进行了全面排摸,又汇集多方力量进行梳理分析、把脉开方,制定“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在景宁县治水办,每一条河都有自己的“体检报告”与治病“处方”,每位河段负责人都会拿到自己河段的“处方”。

  “比如小溪的重点是城镇生活污染源,飞云江的重点是养殖场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则不仅要时刻警惕上游来水水质,也要摸清每一段的污染状况。”县五水共治办常务副主任刘海华说。

  治水先治污,治污重在标本兼治。在“一河一策”分步推进水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景宁针对沿岸工厂多、民居多、畜禽养殖场多的情况,聚焦工业园区、生活小区和其他类三大建设单元,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建设,大力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和开展管网排查整治。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污水零直排工业园区建设项目2个、住宅小区建设项目24个、并成功创建首批市级全域“污水零直排区”。

  加上河道生态系统修复、堤岸改造、水系整治、水质保护、休闲娱乐、沿岸绿化的“多管齐下”,水清岸绿、白鹭翻飞的河道回来了。在景宁鹤溪河畔,芦草萋萋,垂柳依依,有亲水平台,有健身步道,成了江畔百姓晨练、散步的最佳去处。目前,鹤溪河、大均小溪、东坑桃源溪等6条河湖已入选省级美丽河湖。

点水成金促共富

  在水清岸绿的同时,景宁立足县域区域禀赋以及山区性河流的特征,以全省首批幸福河湖试点县为契机,挖掘水生态价值,推动河湖生态资源在“跨界”中转化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无动力船艇操舟与翻舟自救、绳结运用及急流横渡绳索架设、双人及多人拦截救援方法……连日来,在景宁大均乡瓯江小溪支流上,浙江水域救援特训班的教官们正在为参加研学的孩子们上水域安全自救和救人实操课。

  “大均是水域救援基地,水资源和自然环境非常符合我们办学的要求,这次是第一期,希望通过研学,能让学员们学会更多的防溺水常识和水域救援知识。”特训班夏令营带队队长张教官说。

  大均乡溪流水质常年保持在Ⅰ类水,既有清澈见底的平静水面,也有水流湍急的险滩,非常适合急流救援训练。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也让浙江省消防水域救援培训基地、市警务实战水域救援教学点,国际搜救教练顾问联盟、浙江逆浪水域救援训练基地等水域训练基地先后落户大均。借由水上培训项目,“培训经济”成为大均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从消防、公安、红会、应急等社会专业救援部门人员培训,再到青少年水域安全暑期夏令营和研学,漂流、桨板、绳索、高空架等,大均乡“观赏型+体验型”旅游产业之路越走越宽。2020年以来,大均水域已经累计举办各类水域救援培训140余批次,培训学员超过5400人次,水资源优势成为当地强村富民的“源头活水”。

  一方碧水养一方人。如今,像这样的水产业、水经济,在景宁发展方兴未艾,风生水起。

  围绕原有自然肌理、河流水系,景宁依托灌溉古堰、水运古道等水利文化遗址,开展依水岸线生态长廊、河岸水文化景观公园建设,目前,共建设滨水岸线景观带98公里、文化景观节点78处、滨水生态体验园21个。同时,景宁挖掘纤夫文化、廊桥文化等特色水文化底蕴,开展“水美乡村”品牌化建设和“畲韵幸福河湖”全域化创建,共打造畲族廊桥、《千峡湖》歌舞剧等水生态文化产品45个,创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 个,描绘水美乡村“畲风情”。

全民护水长效治

  让群众成为管水护水“主角”,水环境治理才能长治久清。在景宁,老百姓也能参与的“巡河达人”,成为“河长制”的重要补充,治水“内生力”不断激发。

  一大早,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大漈村村民潘文娥打开“畲乡治水巡河达人”微信小程序开始巡河。她将巡河中看见的问题一一记录、拍照和提交后,第一时间得到了3枚“绿水币”的奖励。

  景宁大漈乡山塘水库众多、水系发达。百姓争当“巡河达人”, “巡”出一乡好水,近年来,在众多“巡河达人”的助力下,全乡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连续多年一、二类水占比100%。

  “沐鹤溪河岸边发现了两处垃圾,我已经清理了大垃圾,因为没有工具请河长及时组织人手对河面上的漂浮物进行打捞……”每周,住在河边的西岸底村民都会在茶余饭后散步时对途经的河道进行“督查”,一发现垃圾都会第一时间清理或上报,用他们的话来说“河里养了七八年的鲤鱼,都是自己看着长大的,为它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每一个村民的义务。”

  为进一步营造全民治水的社会氛围,景宁治水办号召人人争当“巡河达人”,引导全民管护。群众发现的河道问题可通过微信平台“畲乡治水巡河达人”小程序上报,并获得相应“绿水币”。同时,根据“绿水币”的排名,还有丰富的礼品赠送,激发了全民的治水热情。截至目前,景宁累计“绿水币”注册人数位居全市前列,累计开展巡河护河3万余人次,发现并整治问题点位181个,进一步推动河湖管理保护工作。

  为织密水环境长效管理“防护网”,景宁规范“后半篇”文章,针对后续维护管理难、水治理时限长等问题,落实“县级统管”机制,县城主河道由第三方公司管理,乡级河道则依托河湖长制实行统一管理,推行“农路、河道、绿化和垃圾收集”四位一体的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新模式。同时,制定管护人员岗位职责、河道管护考核办法等规定,明确管护人员考核奖励标准并建立日常检查评价等要求,采取“一听、二查、三评、四比”方式开展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目前,已落实县域内大小河道的县、乡、村 259 名河长建后管护职责。


标签: 责任编辑:毕真
相关新闻
    生态环境污染投诉请扫二维码 生态环境污染投诉请扫二维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